表6-2 成人中用體質指數估測超重/肥胖
分類
|
BMI(kg/m2)
|
合并疾病
發病危險性
|
WHO(1998)
|
WHO-WPR(2000)
|
體重過低
|
<18.5
|
<18.5
|
低,但有其他臨床情況時則增加
|
正常
|
18.5~24.9
|
18.5~22.9
|
一般
|
超重
|
≥25
|
≥23
|
|
肥胖前期
|
25~29.9
|
23~24.9
|
增加
|
肥胖Ⅰ期
|
30~34.9
|
25~29.9
|
中度
|
肥胖Ⅱ期
|
35~39.9
|
≥30
|
重度
|
肥胖Ⅲ期
|
≥40
|
|
極重度
|
表6-3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建議的超重和肥胖診斷分割點
BMI(kg/m2)
|
體重過低 <18.5
正常 18.5~23.9
超重 24.0~27.9
肥胖 ≥28.0
|
注:為了與國際數據可比,在進行BMI數據統計時,應計算并將BMI≥25及≥30的數據納入
2、以腰圍或腰臀比(WHR)估測腹部或向心性肥胖(腰部體脂增多)
近年多用腰圍來診斷腹部肥胖,但是采用的分割點在種群間差異很大。WHR分割點種群間差異相對較小。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建議目前暫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建議的腰圍男性85cm及女性80cm為向心性肥胖的診斷分割點(表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