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ENGLIS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頁  

們的極大關注;4、存在大量血糖升高但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者。他們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或服糖后2小時血糖介于正常血糖與糖尿病診斷標準之間。目前糖尿病學界傾向于把這類人稱為糖調節受損(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者。糖調節受損者是糖尿病患者的后備軍,他們的大量存在,預示著糖尿病爆發性流行的趨勢還在繼續發展;5、各地發病狀況差異巨大。世界各國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有很大差異,從不足0.1%直至40%。患病率最高的地區是太平洋島國瑙魯(Nauru)和美國皮瑪(Pima)印地安人。發病率增加最快的是由窮到富急劇變化著的發展中國家。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是指既非1型或2型糖尿病,又與妊娠無關的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或內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藥物引起的糖尿病以及遺傳疾病伴有的糖尿病等。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雖然病因復雜,但占糖尿病患者總數不到1%。其中,某些類型的糖尿病是可以隨著原發疾病的治愈而緩解的。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發生或者發現的糖尿病。妊娠是糖尿病的高發時期,妊娠糖尿病的發病率遠遠超過人們的估計,而且對母子的平安構成威脅,故雖然妊娠糖尿病的轉歸一般較好,還是應該對這類狀況予以足夠的重視。

二、我國糖尿病的現狀與流行趨勢

(一)我國糖尿病發展史

關于糖尿病臨床表現的文字記載始見于中國、印度、埃及、希臘、羅馬等世界文明古國。但“不能說當時記錄的情況一定是現今定義的糖尿病”。由于中國長期處于貧窮落后的狀態,故而以往糖尿病并未構成對我國人民健康與生命的巨大威脅。近20多年來,我國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我國的疾病譜發生了重大變化,包括糖尿病在內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逐漸成為重要的社會衛生問題。據1996年的資料,我國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損患者分別占20歲以上人口總數的3.2%4.8%,亦即血糖不正常人口接近1億。表1-2顯示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幾次大型全國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學研究結果。

               1-2  我國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患病率%

時間(年)

糖尿病(%

糖耐量受損(%

1980

1.00

1989

2.02*

2.95

1994

2.51*

3.20

1996

3.21*

4.81

*均按WHO1985年診斷標準

        糖尿病危害巨大,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給患者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糖尿病并發癥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構成威脅,可導致殘廢和早亡。糖尿病還能造成巨大的資金和資源上的浪費。2001年,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