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6-2 成人中用体质指数估测超重/肥胖
分类
|
BMI(kg/m2)
|
合并疾病
发病危险性
|
WHO(1998)
|
WHO-WPR(2000)
|
体重过低
|
<18.5
|
<18.5
|
低,但有其他临床情况时则增加
|
正常
|
18.5~24.9
|
18.5~22.9
|
一般
|
超重
|
≥25
|
≥23
|
|
肥胖前期
|
25~29.9
|
23~24.9
|
增加
|
肥胖Ⅰ期
|
30~34.9
|
25~29.9
|
中度
|
肥胖Ⅱ期
|
35~39.9
|
≥30
|
重度
|
肥胖Ⅲ期
|
≥40
|
|
极重度
|
表6-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超重和肥胖诊断分割点
BMI(kg/m2)
|
体重过低 <18.5
正常 18.5~23.9
超重 24.0~27.9
肥胖 ≥28.0
|
注:为了与国际数据可比,在进行BMI数据统计时,应计算并将BMI≥25及≥30的数据纳入
2、以腰围或腰臀比(WHR)估测腹部或向心性肥胖(腰部体脂增多)
近年多用腰围来诊断腹部肥胖,但是采用的分割点在种群间差异很大。WHR分割点种群间差异相对较小。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目前暂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建议的腰围男性85cm及女性80cm为向心性肥胖的诊断分割点(表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