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是当前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我国1959年的患病率仅为5.11%,到了2004年10月,18岁以上的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到18.8%,估计全国高血压患病人数1.6亿多,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尽管我国的高血压研究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血压防治却仍处于“三高三低”的现状。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和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三高三低现象足可以说明高血压病并未引起医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关注程度已大大提高,搞好健康教育,普及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已成为我们每一个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什么是血压?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单位面积的压力。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血管内的血液犹如自来水管里的水一样,水对水管的压力,犹如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水的压力取决于水塔里水的容量和水管的粗细,水塔里的水越多,水管越细,水对水管壁的压力就越大,反之亦然,血压也是如此。当血管扩张,管腔变粗时血压下降;血管收缩,管腔变细时,血压升高。影响血压的因素即动脉血压调节系统,主要通过增减血量、或扩张收缩血管、或两者兼而有之。当心脏加强收缩射血时,动脉内压力最高,此时压力称为收缩压,也称“高压”;心脏舒张时,动脉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又称“低压”。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临床上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我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1999年10月发布的按病人的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基本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的分类标准,将18岁以上成人的血压按不同水平分类具体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