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事實表明吸煙在1型及2型糖尿病的發病中均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二)吸煙與糖尿病大血管并發癥相關
幾個大型的臨床試驗,如多危險因素干預實驗(MRFIT),芬蘭前瞻性研究以及巴黎前瞻性研究均顯示吸煙為2型糖尿病冠心病死亡的顯著危險因素。在前兩項研究中,收縮壓、總膽固醇及吸煙與糖尿病死亡增加顯著相關;而在巴黎前瞻性研究中,吸煙、血壓及肥胖為最重要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患者吸煙加速大血管病變的發展。2型糖尿病吸煙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明顯增高。吸煙亦為糖尿病卒中的獨立預測因素。
(三)吸煙與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相關
縱向及橫斷面研究均一致顯示吸煙對1型和2型糖尿病的微量白蛋白尿發生、發展及腎功能減退有重要影響,并強烈提示其與糖尿病的神經并發癥有關。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率在吸煙者中明顯高于已戒煙及非吸煙者,表明吸煙可加速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發展。
也有證據表明吸煙是各種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其發生程度與吸煙量有關。
二、戒煙干預
鑒于吸煙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性,糖尿病患者應當戒煙。為此,需對糖尿病患者開展廣泛深入的宣傳教育活動。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說服糖尿病患者不吸煙及鼓勵、幫助其戒煙。
干預方式包括行為重塑及藥物治療。
(—)行為重塑
包括自我教育(閱讀、視聽有關宣傳資料)及個別和集體心理咨詢。但最為有效的方法是保健人員與吸煙者之間一對一的,或由多個保健人員組成的集體咨詢。一般而言,咨詢次數越多,時間越長,成功率越高,一般4~7次最為有效。
(二)藥物戒煙
目前主要采用煙堿替代治療(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RT),給藥途徑包括經口(口香糖式)、經皮(粘貼)及經鼻(氣霧)三種,以前兩種研究較多。美國衛生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指出,在1年的隨訪內煙堿口香糖的戒煙率為40%~60%,且劑量4mg較2mg更為有效。此外,抗抑郁藥、可樂定及抗焦慮劑也有應用,大尚無結論。故推薦藥物治療與行為咨詢相結合,以促進或推動戒煙。
三、戒煙保障體系
在公眾及糖尿病人群中開展戒煙運動難度極大。這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方面協作,共同努力,長期堅持不懈,建立一個穩定的保障體系,以支持此項工作。
四、與戒煙相伴的問題
(一)體重增加
美國國家營養與健康調查(NHANESI)研究發現部分人停止吸煙后,體重輕度增加,但研究表明繼續吸煙的危險性遠勝于戒煙后體重增加的危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