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目的的體力活動為每日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活動,如慢跑、快走、騎自行車、游泳等。但是,運動項目要和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相適應,即運動的項目和運動量要個體化。應將體力活動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如盡量少用汽車代步和乘電梯等。運動的強度可根據運動一小時后的心率與預期最大心率間的關系(有自主神經病變者不適用)來估計(表11-2)
2、運動治療的安全性
運動治療不應只強調運動的益處而且要注意和避免運動可能引起的危險,如運動有導致冠心病患者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的危險性;有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有發生玻璃體積血的可能性;有神經病變的患者有發生下肢(特別是足部)外傷的危險性。所有糖尿病患者在運動之前應做相應的檢查。
(1)運動與血糖變化:所有接受胰島素和促胰島素分泌劑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均應了解運動對血糖的急性影響。除非在非常高的血糖水平(如>15mmol/L)的情況下,低到中等強度的運動可在運動中和運動后降低血糖的水平,增加發生低血糖的危險性。因此,應注意根據運動前后血糖的變化調整胰島素和促胰島素分泌劑的劑量,和在運動前和運動中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相反,高強度的運動可在運動中和運動后的一段時間內增高血糖的水平并有可能造成持續性的高血糖,在1型糖尿病患者或運動前血糖已明顯增高的患者,高強度的運動還可誘發酮癥或酮癥酸中毒,因此,應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后進行運動。運動前,應避免在運動中要使用的肢體注射胰島素。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和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避免在空腹時運動,運動的時間應在餐后一小時開始。酒精可加重運動后發生低血糖的危險性。
(2)運動與糖尿病的并發癥
1)血管疾病:有如下表現者,中等強度到高強度的運動有加重潛在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應在運動前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進行評估。
年齡>35歲
2型糖尿病病程>10年
1型糖尿病病程>15年
其他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有微血管病變:增殖型視網膜病變、腎病(包括微量白蛋白尿)
外周血管病變
自主神經病變
2)外周血管疾病:根據病情不同,可從事輕到中等強度的運動。
3)視網膜病變:有增殖型視網膜病變的患者不適合從事負氧運動、阻力運動、跳躍運動和包含憋氣動作的運動。
4)腎病:可從事低到中等強度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