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ENGLISH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以上事实表明吸烟在1型及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均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二)吸烟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

        几个大型的临床试验,如多危险因素干预实验(MRFIT),芬兰前瞻性研究以及巴黎前瞻性研究均显示吸烟为2型糖尿病冠心病死亡的显著危险因素。在前两项研究中,收缩压、总胆固醇及吸烟与糖尿病死亡增加显著相关;而在巴黎前瞻性研究中,吸烟、血压及肥胖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吸烟加速大血管病变的发展。2型糖尿病吸烟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吸烟亦为糖尿病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

(三)吸烟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相关

        纵向及横断面研究均一致显示吸烟对1型和2型糖尿病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发展及肾功能减退有重要影响,并强烈提示其与糖尿病的神经并发症有关。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在吸烟者中明显高于已戒烟及非吸烟者,表明吸烟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也有证据表明吸烟是各种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其发生程度与吸烟量有关。

二、戒烟干预

        鉴于吸烟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性,糖尿病患者应当戒烟。为此,需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说服糖尿病患者不吸烟及鼓励、帮助其戒烟。

        干预方式包括行为重塑及药物治疗。

(—)行为重塑

       包括自我教育(阅读、视听有关宣传资料)及个别和集体心理咨询。但最为有效的方法是保健人员与吸烟者之间一对一的,或由多个保健人员组成的集体咨询。一般而言,咨询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成功率越高,一般47次最为有效。

(二)药物戒烟

       目前主要采用烟碱替代治疗(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 NRT),给药途径包括经口(口香糖式)、经皮(粘贴)及经鼻(气雾)三种,以前两种研究较多。美国卫生政策研究所的报告指出,在1年的随访内烟碱口香糖的戒烟率为40%60%,且剂量4mg2mg更为有效。此外,抗抑郁药、可乐定及抗焦虑剂也有应用,大尚无结论。故推荐药物治疗与行为咨询相结合,以促进或推动戒烟。

三、戒烟保障体系

      在公众及糖尿病人群中开展戒烟运动难度极大。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作,共同努力,长期坚持不懈,建立一个稳定的保障体系,以支持此项工作。

四、与戒烟相伴的问题

(一)体重增加

      美国国家营养与健康调查(NHANESI)研究发现部分人停止吸烟后,体重轻度增加,但研究表明继续吸烟的危险性远胜于戒烟后体重增加的危险性。